
骨质疏松症怎么治疗好?这份科学防治指南请收好
说起骨质疏松,很多人会误以为这只是老年人需要担心的问题。实际上,从30岁左右开始,人体骨量就会逐渐流失。如果不及时干预,骨质疏松可能导致身高变矮、腰背疼痛,甚轻微碰撞就发生骨折。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个被称为"沉默"的疾病。
什么是骨质疏松症?
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骨病,其特征是骨量减少、骨微结构,导致骨骼脆性增加,更容易发生骨折。我们的骨骼就像一座"骨钙银行",年轻时储存的骨量越多,年老时可供消耗的骨量就越多。遗憾的是,这个衰退过程往往是无声无息的,很多人直到发生骨折才发现自己患上了骨质疏松。
骨质疏松的常见症状与危害
如果您经常感到腰背酸痛、身高比年轻时缩短超过3厘米、或者出现轻微摔倒就骨折的情况,可能需要警惕骨质疏松。常发生骨折的部位是脊柱、髋部和手腕。特别是髋部骨折,对老年人来说可能是致命的,约20%的患者在骨折后一年内因并发症去世。

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
以下几类人群更容易患上骨质疏松:绝经后女性、有骨质疏松家族史的人、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、缺乏运动的人群、吸烟和过量饮酒者、钙和维生素D摄入不足者。如果您属于这些人群,建议尽早进行骨密度检查。

科学诊断方法
目前,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是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。这个检查、辐射量极小,只需几分钟就能测量骨密度。建议65岁以上女性、70岁以上男性,以及有危险因素的更年轻人群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。

综合治疗方案
治疗骨质疏松需要综合施策。基础治疗包括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,这是药物治疗的基石。每日推荐钙摄入量为800-1000mg,维生素D为400-800IU。药物治疗方面,医生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骨吸收抑制剂或骨形成促进剂。

生活方式干预
适当运动对防治骨质疏松关重要。负重运动如步行、跳舞、爬楼梯等能刺激骨形成。建议每周进行3-5次,每次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。同时,均衡饮食也很重要,多食用富含钙的奶制品、豆制品和深绿色蔬菜。
预防胜于治疗
预防骨质疏松应从年轻时开始。30岁前尽可能提高峰值骨量,中年期努力保持骨量,老年期则要减缓骨量流失速度。无论处于哪个年龄段,都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维护骨骼健康。
结语
骨质疏松虽常见但可防可治。通过早期筛查、科学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,完够有效控制病情,降低骨折风险,保持骨骼健康。如果您有骨质疏松的风险因素,建议及时医生,制定个性化的防治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