骨质疏松症是怎么回事?如何预防和治疗?关键信息一文说清
说到骨质疏松症,很多人觉得这是老年人才需要担心的问题。其实从30岁开始,我们的骨量就在缓慢流失,只是初期没有任何症状。等到出现腰背疼痛、身高变矮甚骨折时,往往已经发展到比较的阶段。今天我们就用通俗的方式,把骨质疏松的防治重点讲清楚。
骨质疏松到底是怎么回事
简单来说,骨质疏松就是骨头变"松"了。我们的骨骼内部原本是致密的蜂窝状结构,当骨质流失时,这些"蜂窝"的空隙会变大,骨头就会变得脆弱。就好比房子的承重墙被掏空,稍微用点力就可能"塌方"。
一般来说,女性在绝经后5-10年,男性在70岁后是高发期。但现在不少40多岁的中年人也开始出现骨密度下降的情况,这和长期缺乏运动、过度防晒、营养不均衡都有关系。

5个容易被忽视的症状
很多人以为骨质疏松就是容易骨折,其实在骨折发生前,身体会给出这些警告信号:
1. 身高比年轻时缩短3厘米以上(很多人发现去年买的裤子突然变长了)
2. 经常感到腰背酸痛,尤其是久坐或久站后
3. 稍不注意就会扭伤或轻微碰撞就淤青
4. 牙齿松动或牙床萎缩(牙齿也是靠骨骼支撑的)
5. 指甲变得脆弱易断
如果出现这些情况,建议去医院做个骨密度检查。现在很多医院都有超声骨密度检测,简单,几分钟就能出结果。

预防骨质疏松的3个关键
预防永远比治疗更重要,这三个方法人人都该知道:
补钙要讲究方法:每天需要800-1200mg钙,但单纯喝牛奶补钙效率很低。建议搭配维生素D(每天晒太阳20分钟就能合成),钙才能被有效吸收。虾皮、芝麻酱、豆腐干都是不错的钙来源。
运动要选对类型:游泳对骨骼刺激太小,快走、跳舞、太极拳这类需要承受体重的运动更能刺激骨形成。建议每周3-5次,每次30分钟左右。
改掉伤骨习惯:长期喝浓茶咖啡、过量吃盐、整天宅家不晒太阳,这些都在悄悄偷走你的骨量。吸烟和过量饮酒更是会加速骨质流失。
确诊后该怎么治疗
如果检查确诊骨质疏松,医生通常会根据程度给出方案:
对于轻度患者,可能会建议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,配合运动疗法。常用的钙剂有碳酸钙和柠檬酸钙,前者需要随餐服用,后者随时都可以吃。
中重度患者可能需要使用药物干预,像双膦酸盐类药物能有效抑制破骨细胞活性。现在还有更方便的静脉注射剂型,一年只需要输液一次。
需要提醒的是,药物治疗期间要定期复查,一般每1-2年做一次骨密度检查。同时要坚持锻炼和营养补充,这样才能达到佳。
关于骨质疏松的常见疑问
喝骨头汤真的有用吗? 骨头汤里的钙含量其实很低,一碗汤的钙还不如半杯牛奶。而且汤里过多的脂肪和嘌呤反而对健康不利。
年轻人需要担心吗? 不良生活习惯会让骨质提前流失。现在很多30多岁就出现骨量减少的,特别是长期节食的女性。
补钙会导致结石吗? 合理补钙反而能预防结石。结石主要是草酸钙,通过饮食补钙能在肠道就与草酸结合排出。关键是要多喝水,每天保持2000ml左右。
后要提醒大家,骨质疏松是慢性病,防治都需要长期坚持。建议40岁后每年体检时加做骨密度检查,早发现早干预。如果已经有相关症状,建议尽早到正规医院骨科或内分泌科就诊。